一颗西瓜的“出圈之路”
今年3月25日至28日,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。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政商学界汇聚一堂,围绕“在世界变局创亚洲未来”的大会主题共商发展大计。在这次全球瞩目的国际大会上,运城市盐湖区禹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携明星产品“禹润西瓜”亮相年会,禹润农业作为“服务保障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战略合作伙伴”向世界递出了农业新名片。
对于一个只做西瓜单品的农业公司来说,能够在如此重要的国际平台亮相,无疑是自身品牌和实力的证明。能够成为博鳌亚洲论坛的战略合作伙伴,禹润农业背后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?其凭借的核心理念、核心模式是什么?其中又蕴藏了怎样的智慧与决策?
夏末秋初,走进禹润农业山西大同西瓜种植基地,翠绿瓜藤肆意舒展,一个个裹着深绿条纹的西瓜藏于叶间,圆润的轮廓透着新鲜的光泽。瓜农们手持剪刀,熟练地挑选成熟西瓜。
“以前种瓜凭感觉,结多少、甜不甜全看天。现在跟着禹润农业学技术,什么时候种植、什么时候授粉、什么时候控水,都有标准流程,亩产比以前提高三成,甜度最少增加2个点。”瓜农们捧着刚刚采摘的西瓜笑着说,“跟着禹润种西瓜,不怕不会种,更不担心卖!”
其实,禹润农业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2013年,做农资亏欠200多万元的樊志强投身西瓜种植,从选种、育苗、授粉做起,种植面积从几十亩扩大到800多亩,成为当地的种瓜专家。但他发现,西瓜虽然种好了,但销售却是个大问题。“每年西瓜价格都不稳定,很多时候都是客商说了算,使我萌生了做销售的想法。”禹润农业总经理樊志强回忆说。
说干就干。樊志强上网查资料,学习销售,辗转上海、广州、北京等城市了解西瓜市场,参加各类农业展销会,向专家学习。“以前我们的西瓜愁销路,通过跑市场,我们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西瓜销售网络,变成了西瓜不够卖。”樊志强说。
为了延长销售时间,2016年开始,樊志强把主要精力放在西瓜种植基地的建设上,通过“跨域种植+季节衔接”逐步实现全年供应,让“卖好瓜”不受季节限制。不同于反季种植,禹润农业根据全国气候差异,在云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山西、甘肃、宁夏、内蒙古等地布局当季种植基地:云南基地3月至4月上市早春瓜,山西运城、山西大同基地5月至8月供应盛夏瓜,宁夏、内蒙古基地9月至10月产出秋瓜,广东、海南基地11月至次年1月补位冬春市场。
“每个基地种的都是当季瓜,靠自然成熟期衔接,既保证口感,又能避开集中上市的价格战。”樊志强拿起一份销售数据,“去年运城基地西瓜上市时,市场价每斤比普通西瓜高1.5元,会员每亩就能多赚2000元。”
2020年,禹润农业落户盐湖区后,在市区两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深入实施农业“特”“优”战略,做足做活“土特产”文章,以盐湖西瓜产业基地为中心,通过引进新品种、应用新技术推动西瓜产业高质量发展,创新推动以“禹润西瓜”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,“禹润西瓜”在全国各大行业展会上屡获殊荣。
2025年年初,当得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有高品质西瓜供应需求时,樊志强积极准备、主动对接,最终使“禹润西瓜”凭借瓜型端庄、色泽盈润、口感脆甜、糖度适口等特点获得这一难得的展示机会。禹润农业也因此被博鳌国宾馆授予“服务保障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战略合作伙伴”荣誉称号。
“单品的‘精专’,在于用科技打破传统种植的边界,从按气候适配品种、靠智能系统管控生长,到全流程标准化种植,让‘凭感觉’变成‘靠数据’,让‘好瓜’从偶然变为必然。”樊志强说,禹润农业只做单品的核心理念在于,用全链思维打通价值闭环,让每颗西瓜在合适的节点、以合适的姿态抵达最合适的市场,实现“种得好”与“卖得好”无缝衔接,最终实现从“单品突破”到“全链升级”。
走进禹润农业运城基地的技术服务中心,智能监测系统实时传输土壤墒情、空气温湿度数据,专家根据数据远程调整灌溉施肥方案;实验室里,每批西瓜的糖度、硬度、农残指标都要经过严格检测,达标后才能进入市场;培训教室里,最新的《西瓜标准化种植手册》被翻得卷了边,每月两场的技术培训会总是座无虚席。
“要实现西瓜产业的全链升级,就必须在每个环节做足基本功。”樊志强介绍说,为保障西瓜品质品牌,禹润农业首创“高品质西瓜全产业链服务”模式,覆盖品种选育、土壤检测、技术管理、冷链物流、品牌销售七大环节。
在品种端,禹润农业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等机构,成功试种“京美2K”等特色品种,实现“小而巧”西瓜的差异化竞争;在销售端,构建了以连锁商超、水果连锁店和大型水果市场为主的“三层市场网络”。
为了实现“种好瓜”,禹润农业将“技术引领”贯穿于西瓜种植全流程。产前,农业专家团队会根据不同产区的土壤特性、气候条件,筛选适配的优质品种。例如,云南基地气候湿热,专家团队便筛选耐湿热的早熟品种;新疆基地干旱少雨,就侧重耐旱、高糖度的晚熟品种,从源头上确保“好种出好瓜”。
产中阶段,禹润农业组建的一支由12名专家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活跃在田间地头,他们定期深入各地,为会员瓜农开展面对面培训,将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瓜农。
为了让技术指导更加便捷高效,禹润农业还开发了线上技术指导平台。会员瓜农只需通过手机,就能随时随地查看种植要点、提交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专家团队会以“秒级响应”的速度,为瓜农提供精准的解决方案。
“不同市场需求不同,超市更喜欢品相周正的精品瓜,批发市场更看重性价比,我们会根据会员的瓜型、甜度分类对接,让每颗瓜都找到最合适的买家。”樊志强表示,通过“高品质西瓜全产业链服务”模式,对西瓜的品种选择、土壤检测筛选、西瓜成长时期技术管理、采收时期注意事项和包装等方面进行严格管控,确保优质禹润西瓜走出田间地头、走进千家万户。
通过全产业链服务,禹润农业西瓜种植基地实现了从南到北、由东至西全覆盖,销售时间也实现了从年初到年末的跨越,真正实现了“种全国”“卖全国”“全年种”“全年销”。
数据显示,2025年以来,禹润农业销售西瓜已达5000万公斤,销售额超过1亿元。“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市场标准和行为准则,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壁垒,确保商品、服务、要素等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。”樊志强的话,道出了“带领会员种好瓜”的深层意义。
从田间到舌尖,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,禹润西瓜的“出圈”,正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,禹润西瓜产业的壮大,承载着科技兴农的澎湃动能,也映照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。
在盐湖区冯村乡,会员的故事颇具代表性。5年前,他还是个靠种玉米糊口的农民,加入禹润后,不仅学会了标准化种植技术,还通过公司对接的市场,实现了将20亩西瓜卖出30万元的年收入。“现在我带动周边8户人家成为会员,大家一起学技术、闯市场,村里盖新房、买新车的越来越多。”的话里,满是对生活的憧憬。
这种共赢效应还延伸到了省外。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合作基地,当地农户郭明春通过成为禹润农业会员,不仅学到了搭架种植、精准施肥等技术,还借助禹润的市场网络,让自家西瓜卖出了过去两倍的价格。“禹润不光带我们赚钱,还教我们本事,现在我也是村里的‘技术能手’了。”郭明春笑着说。
为进一步扩大“买全国”“卖全国”的“禹润朋友圈”,从2022年开始,禹润农业成立了禹润西瓜俱乐部,这一举措为瓜农提供了“保姆式”服务。瓜农加入俱乐部后,从前期大棚规划,到种植过程中的耗材使用、技术指导,再到最后的产品收购和销售,都能得到禹润农业的全程支持。
目前,禹润农业在全国的会员已超2000户,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,许多外出务工者看到家乡西瓜产业的发展机遇,纷纷返乡加入“种瓜大军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运城作为农业大市,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,一支由14万余人组成的有文化、懂技术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新农人队伍不断壮大,迫切需要一个自律性社会组织来进行管理和服务,发挥联系政府相关部门、促进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桥梁、纽带作用。
6月14日,运城市新农人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举行,樊志强当选为运城市新农人协会会长。“作为理念创新的先行者和乡村活力的焕新者,运城新农人将带着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思想、新风尚,肩负乡村产业发展和乡土文化传承重任,为沉寂的乡村注入全新生机与活力。”樊志强在运城市新农人协会成立大会上表示,运城新农人将带着新思维、新视野回归乡土,用市场化的理念、工业化的思维、信息化的手段,搭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桥梁和纽带。同时,通过“禹润理念”“禹润模式”“禹润经验”,推动运城更多农产品走向全国。
从“种得好”到“卖得好”,从“买全国”到“卖全国”,从“卖产品”到“卖理念”,禹润农业用5年时间走出了一条“单品引爆市场、科技赋能全链、生态共享价值”的产业发展新路径。禹润经验印证:在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,“精专”比“广博”更具生命力,“开放共享”比“单打独斗”更可持续。
运城日报、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(含图片)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,例:“运城新闻网-运城日报 ”。
凡本网未注明“发布者:运城新闻网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