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

0898-08980898

网站公告:
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
科普知识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科普知识

科普新风拂街巷科学知识惠民生!城关区开展丰富多彩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

发布时间:2025-09-10 10:39:23点击量:

  在全国科普月的热潮席卷下,城关区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核心,深耕社区、校园、社会三大场景,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、内容鲜活的科普活动。从家门口的文化市集到校园里的航天知识讲座,从线上知识竞赛到流动的科普大篷车,科学的种子在辖区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,绘就出全民参与、共赴科学之约的生动图景。

  “用旧书换盆绿植,既能让闲置书籍‘活’起来,又能给家里添点绿意,这科普市集太懂我们了。”前不久的一天,南关十字民安大厦前广场上,刚用两本闲置小说换到绿萝的李女士,举着花盆笑得格外开心。当天,白银路街道甘家巷社区联合多方打造的“甘甘科普文化市集”热闹开集。

  市集里,“科技翼动角”的无人机组装环节吸引了众多孩子围观,志愿者手把手教大家拼接零件。五年级的王梓轩拿着自己组装的迷你无人机,兴奋地追着它跑:“原来无人机的翅膀要这样装。我以后也要制造能飞更高的机器。”不远处的“健康加油站”,甘肃省中医院的张医生正为居民刘大爷量血压,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叮嘱:“您这血压有点偏高,平时要少盐少糖,每天散散步,我再给您开个食疗方子。”“非遗小工坊”内,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把手教大家捏面人,退休教师赵阿姨捏出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,忍不住拍照发朋友圈:“老手艺里藏着大学问,这科普既有趣又长见识。”

  作为省级科普社区,甘家巷社区的科普活动远不只于此。9月上旬的科学素质知识网络竞赛中,从青少年到退休老人,纷纷拿起手机答题。“应急避险时怎么正确躲避?人工智能能帮我们做哪些事?”题目贴近生活,不少家庭还组队参赛。最终获奖的崔先生说:“我和儿子一起答题,他懂的数字科技比我多,我教他健康常识,这竞赛成了我们的亲子学习课。”70岁的二等奖得主李阿姨感慨:“以前觉得科学离我们老年人远,现在才知道,学会用手机查健康知识、辨别网络谣言,都是学科学。”

  “雷叔叔,中国的火星车能在火星上待多久?我们以后能去太空旅游吗?”9月3日下午,甘肃天庆博物馆的多功能报告厅里,华辰小学的学生们围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10所高级工程师雷占许,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。当天,雁园街道联合市科协、天庆博物馆开展的“探秘科学巨匠·逐梦航天未来”讲座,让60余名师生过了把“航天瘾”。雷占许从“我们身边的航天”说起:“大家穿的运动鞋、用的导航,背后都有航天技术的影子。”随后,他用图片和视频,展示了中国从“两弹一星”到火星探测的辉煌历程,当讲到航天员在太空出舱的画面时,台下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发出“哇”的惊叹。

  “我以后要当航天员,去太空看看。”四年级的一名同学听完讲座后,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梦想。同行的老师说:“这样的科普讲座,比课本上的知识更生动,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航天知识,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崇尚科学、追逐梦想的种子。”

  此外,城关区还邀请金城首席科普专家开展“开学第一课”科普进校园活动。在通渭路小学,专家教授用AI识别图片的互动游戏,让孩子们读懂人工智能的奥秘;在九州小学,教授带大家拆解机器人,讲解机械原理;在雁宁路小学,合理膳食讲座让孩子们学会用“食物金字塔”搭配三餐。

  不只是社区和校园,城关区的科普活动早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在科技活动周暨科技工作者日期间,城关区联合多部门开展科普“四进”活动,走访慰问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。“感谢你们为科技事业的付出,城关区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。”在510所,工作人员为科研人员送上慰问品,倾听他们的需求,为科研工作保驾护航。

  流动的科普大篷车,把科学知识送到了很多地方。今年以来,大篷车完成社会化运行11场次,在青白石街道,孩子们围着静电发生器好奇地观察;在盐场路街道,老人们通过科普展板学习慢病防控知识;在校园里,大篷车带来的3D打印机,让孩子们亲眼看到塑料变成精致模型的过程。“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这些,现在能亲手体验,太神奇了。”青白石小学的马晓雅说。

  同时,上半年编发的系列科普简报,通过“科普甘肃”APP传遍全省;在青少年科创赛事中,城关区区属学校在省、市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竞赛中斩获佳绩;在科创平台建设方面,工作人员走进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等单位,为协同创新基地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保驾护航。

  从社区到校园,从线上到线下,城关区用一场场鲜活的科普活动,让科学知识变得可触可感,让科学精神融入居民生活,让科普之风吹遍大街小巷。